大皖新闻讯 五月底,池州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喜讯刚落,池州贵池乡村又传来捷报——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棠溪镇石门村荣膺“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截至目前,该区已成功摘下六块沉甸甸的“全国文明村”金字招牌!元四村、灯塔村、石门村、紫岩村、霄坑村、罗城村,这些镶嵌在贵池山水间的明珠中兴证券,凭什么能成为全国乡风文明的“优等生”?让我们走进这些村庄,探寻文明的力量。
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文明之花
文明不是空中楼阁,它深深扎根于乡土文化的沃土。贵池区的全国文明村深谙此道,让文化像汩汩清泉,滋养着人心。
“我们石门高氏的家训可以用‘读书识务素位行’概括……”在石门村的高氏家风馆里,耄耋老人高晓熙正指着墙上的家训牌匾,给孩子们讲述祖辈的故事。这样的场景在元四、灯塔、石门三村已成常态。
漫步各个文明村,处处可见家风家训,他们不光把家训“挂”上墙,更“刻”进心坎,年年评选“五星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让榜样就在村民身边。去年9月,刚考上中国石油大学的石门村学子高雅琪笑着从高晓熙手中接过奖学金,获得全村的喝彩。自2008年起,石门村坚持用集体收入奖励学子,累计为50余名大学生发放奖学金8万余元。在里山街道元四村,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的章程铖同样获得了村里颁发的荣誉证书,自2020年以来,元四村先后为村中75名考入大学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学金,传承家风、努力学习、争当国家栋梁之材的氛围蔚然成风。
传承多年的古老宗祠,经过后辈的翻修,更化身为文明新阵地。如今跨入乌沙镇灯塔村纪氏宗祠,映入眼帘的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鲜红标识。“以前一场喜事办下来,半年白干!”前年刚在改造一新的“新风礼堂”举办婚礼的村民何长婉向村民们宣传:“这里场地设备都由村委会免费提供,红白理事会立了规矩——每桌花费严控在500元内!”翻看记录簿,2024年以来村里在此操办了4场红白事,户均节省万余元。
中兴证券
涓桥镇紫岩村的乡村大舞台更成了婚俗改革试验田。2022年底,村民洪聪夫妇在此举办明制婚礼,凤冠霞帔惊艳四邻。此后村中又有多对新人选择同类婚礼,节省开支超十万元。大家感慨:“现在村里的红白事不比排场,比谁家日子更红火、更清爽!人情味一点没少!”
环境整治擦亮村庄“面子”与“里子”
绿水青山是文明最直观的名片。走在贵池各个全国文明村,无一例外会首先被整洁、有序、充满生机的环境之美所吸引。
初夏时节,市民王女士驱车路过紫岩村,被村口崭新的彩虹步道吸引停留,走入村中,美丽的马鞭草紫色花海更是令她惊叹不已:“马鞭草下映衬着彩虹步道,太妙了!”2022年8月以来,该村多次争取,使用200余万元项目资金,实现村庄“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我们这曾经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灯塔村村民这样评价。近年来,该村陆续建成9.6公里水泥路,架设360盏节能路灯,实施村庄绿化面积13.2公顷,建立“平安乡村”云监控平台,实现电子治安巡查村组全覆盖、24小时不间断……
而从“一时美”迈向“时时美”更需长效管护。在紫岩村,村民董贵平看到村庄外部环境的变化后,率先硬化院落、搭花架种绿植,获评“美丽庭院”示范户,还在村中的道德超市兑换了不少生活用品,邻居们看在眼里中兴证券,也纷纷收拾起了自家院子,争创“美丽庭院”……截至目前,紫岩村已有20余户获评区“美丽庭院”示范户。灯塔村则通过“网格化+三包+积分制”实现“时时美”:建立9名保洁员的网格化管理保洁队,村民门前“三包”,定期开展卫生评比,奖励的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如今再也不见垃圾乱堆放、苍蝇嗡嗡飞的场景了!”灯塔村的网格保洁员指着整洁的村道笑着说。
产业赋能乡村向“新”更“兴”
仓廪实而知礼节。贵池文明村深挖特色,让产业成为驱动文明的内生引擎。
漫步在梅村镇霄坑村层峦叠翠的茶园,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村民们牢记三十年前的教训:砍树种茶,山体滑坡把茶园都埋了。如今村规民约首条就是“严禁毁林种茶”,全村禁用化肥农药,成立茶叶协会,实行“霄坑绿茶”统一生产管理。渐渐地,霄坑的“绿叶子”真成了“金叶子”,根据202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霄坑绿茶”品牌价值达11.97亿元。
6月底,霄坑村“茶乡里”民宿老板张福星的手机响个不停。“这周末房间早订满啦!”2024年他的民宿接待游客千余人。随着茶旅融合飞速发展,霄坑村成了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热门“宝藏旅游地”,“红+绿”发展模式日益成熟:采茶研学、峡谷避暑、红色之旅……村中的餐饮住宿业态形成集聚,“茶季结束就忙农家乐”成为不少村民的生活写照。
“罗城是个好地方,松林竹海古村庄……”6月初,皖南动听乡村——罗城村的千亩梨园里,村民们哼着民歌为梨树疏果剪枝。2017年引入旅游开发公司后,村里成功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品俗”的“花园村庄”;2024年又借着精品示范村建设的契机,深挖发源于本村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池民歌,与古村落渚湖姜村相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飞速发展,仅今年上半年便已接待超2万名游客,为村中400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文旅岗位。“很多外地旅行团都点名要来住两天!守着家门口,日子一样有奔头!”在村里经营民宿的村民姜少林自豪地说。
治理“组合拳”绘就文明新图景
乡村治,百姓安。高效的基层治理是维护文明成果、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保障。
“以前办社保要往镇里跑三四趟,现在半小时搞定!”在罗城村党群服务中心,村中老人章新忠在“红色哨兵”党员服务队队员的帮助下办好了医保。这个推行“窗口化办公、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体,已办理民政救助、法律咨询等实事200余件。而在元四村,每月4日、14日、24日是全村男女老少都分外重视的日子,“逢四说事会上我提了山路无排水沟的事。”垅上组章老汉指着新修的水泥沟渠说:“三天就解决了!”这套学习“枫桥经验”的创新机制,2023年以来共解决155件民生诉求,通过闭环管理实现小事不过夜、难事不拖延。
治理“塑形”,贵在众行。“2015年村里说要成立古村落保护志愿队时,我们还觉得是政府的事。”而在如今的石门村,古建筑保护成了“大家事”:村民翻修屋顶主动申报请旅游公司按传统工艺施工,配合修复黄岗垅水系石坝、文昌阁等古迹,累计修缮面积7000平方米……在罗城村,一支民歌志愿队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用民歌传唱至田间地头、学校企业;每逢节假日,村民更是自发化身志愿者,为游客讲解民歌文化……当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文明便有了最坚实的底座。
贵池区六个全国文明村的“高分秘籍”并非单项突破中兴证券,而是一套融合了“文化魂、生态美、产业实、治理活”的幸福组合拳。这六块“国字号”招牌更是新的起点,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贵池乡村正用独特的“幸福方程式”,书写着更加生机勃勃的文明新篇。(董红艳)
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